您的位置: 首页  活动预告
 

第十二周文化活动预告

发布日期: 2018-05-22   浏览次数 230

 Soliton solution to the nonlocal NLS and coupled NLS equations with zero  and nonzero boundary conditions

主讲人:冯宝峰 教授

主持人:陈勇 教授

时间:2018年05月14日(周一) 09:30

地点中山北路校区数学馆东202


主讲人简介

  

Baofeng Feng(冯宝峰)教授毕业于清华大学,获物理学及数学双学士学位,后获得京都大学博士学位,现任得克萨斯大学UTRGV数学与统计学院终身教授。冯博士在应用与计算数学领域建树颇丰,研究兴趣主要包括非线性波及其在流体力学与非线性光学中的应用,连续与离散可积系统以及PDE的数值解法。冯教授至今已在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曾获6项来自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美国国防部及陆军研究局的项目资助。冯博士分别于2007年2012年两次荣获日本学术振兴会Research Fellow访问东京大学、京都大学、早稻田大学等,组织国际会议四次及国际会议专题30余次。


讲座摘要:

我们考虑了非局部非线性薛定谔方程以及在零与非零边界条件下耦合非线性薛定谔方程的一般孤子解。结合Hirota双线性方法和KP约化方法,在零边界条件下,从二分量KP的tau函数出发,我们首次构造了其一般N孤子解。随后,从单分量KP的tau函数出发,我们构造了非局部非线性薛定谔方程以及在非零边界条件下的耦合薛定谔方程的一般孤子解。



Optimizing the Nonlinear optical Response of Plasmonic Metasurfaces

主讲人:Prof.Yehiam Prior

主持人:李辉

时间:2018年05月14日(周一)10:00

地址中北校区理科大楼A508

主办: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主讲人简介

Prof. Prior was educated in Jerusalem, Berkeley and Harvard before joining the Weizmann Institute of Science in 1979. Since then, with the exception of sabbatical visits to Bell Communications Research Laboratories in the U.S. and the école Normale Supérieure in Paris, he has been a member of the Institute’s Department of Chemical Physics. Prof. Prior chaired the department, headed the Institute’s Division of Information Systems, chaired the Institute’s Scientific Council of all tenured professors, and until recently has served as Dean of the Faculty of Chemistry. Prof. Prior works in the fields of light matter interaction, laser spectroscopy and laser material processing. His research ranges from developing methods in nonlinear optical spectroscopy and Four Wave Mixing, to nanotechnology and surface modification on the nanoscale. In recent years, the main focus of his work is in Plasmonics and meta-surfaces, designing and fabricating intelligent nano-structures for enhanced nonlinear optical response.



 诚之我,实之吾,象之予:理解个体同一性的三种范式

主讲人:Prof. Hans-Georg Moeller

主持人:Paul D' Ambrosio

时间:2018年05月14日(周一)13:00

地点闵行校区人文楼3102会议室

主办:思勉人文高等研究研


主讲人简介

  

Hans-Georg Moeller(汉斯-乔治·梅勒),著名汉学家,现任澳门大学哲学系教授。研究领域包括中国哲学、比较研究、社会与政治思想。曾任爱尔兰科克大学哲学系教授。出版英文、德文专著十余部,其中包括:《激进的卢曼》(The Radical Luhmann,2011);《道德之愚》(The Moral Fool: A Case for Amorality,2009);;《〈道德经〉的哲学》(Philosophy of Morality,2006,后陆续出版意大利译本和中文译本);《真实的伪装:庄子哲学研究》(与德安博合著,2017)。


讲座摘要:

存在三种不同的“个体同一性”范式:“诚之我”,通过自我对社会角色的坚定承诺而构建;“实之吾”,通过创建一个基于自己独特和原始自我的社会角色来构建;“象之予”,通过在社交媒体中,或者其他的当代社会系统中成功的二阶的观察而呈现的个人描述的基础上形成。尽管这些范式并不相互排斥并且可以共存,但“诚之我”似乎在前现代社会较为兴盛,而“实之吾”随着现代社会的功能分化而显现出来,而现在随着二阶观察的重要性增加,“象之予”逐渐居于主导地位。




1960年代的社会环境与人文发展

主讲人:印红标 教授

时间:2018年05月14日(周一)13:30

地点闵行校区冷战中心5403室

主办:华东师范大学社科处、历史学系


主讲人简介

  

印红标教授的主要教学和研究领域是新中国历史,专注于1960-1970年代中国的社会和政治,尤其是群众的思想和活动。发表关于1960-1970年代群众思想、行为、运动、组织、报刊及社会矛盾等专题的论文多篇。代表性著作是:《失踪者的足迹——文化大革命期间的青年思潮》,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9年。


讲座摘要:

  

1960年代,中国社会日益受到“左”倾错误指导思想和政治运动的影响,扭曲了青年的发展。强化家庭出身差别对待的政策,造成了青年在入团、升学、就业等问题上的不平等。继而青年将利益攸关的阶级路线问题带进群众运动,引发“血统论”的激烈争论。讲座从历史学的角度,分析社会环境对青年发展的影响如何分化了青年,常态下的困境如何在政治运动中发酵,成为不同群体对立的主要原因之一,以及领导者的掌控之策。



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荷兰专家邀请报告会

主讲人:Dirk-Jan Walstra / Winterwerp Johan / Aarninkhof Stefan Estuarine dynamics

主持人:何青

时间:2018年05月14日(周一)14:00

地点闵行校区河口海岸大楼二楼会议室

主办: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主讲人简介

  

·Dirk-Jan Walstra, Head of Department bij Deltares, Coastal morphology.

·Winterwerp Johan, Land modification and sediment transport.

·Aarninkhof Stefan Estuarine dynamics, monitoring and modelling of nearshore processes.


讲座安排:

  

14:30-15:00

Title:The open-source Delft 3D-GT development (and the complex autogenic behaviour in river deltas)

Speaker: Prof. Dirk-Jan Walstra,the Dutch delta institute

15:00-15:30

Title:Regime shifts in muddy systems - nature's response to mismanagement

Speaker:Prof. Winterwerp Johan,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15:30-16:30

Title:The State of the World’s Beaches

Speaker:Prof. Aarninkhof Stefan,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hen Chemistry Meets Epigenetics:Chemical Approaches to Decipher Histone  Modifications

主讲人:李祥教授

主持人:刑栋

时间:2018年05月14日(周一)15:00

地点中北校区理科大楼B1602报告厅

主办: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主讲人简介

  

2003年复旦大学,学士学位

2008年香港大学,博士

2008-2011美国洛克菲勒大学,博士后

2011-2016香港大学,助理教授

2016-至今香港大学,副教授

李祥教授独立开展工作以来,致力于运用化学手段来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组蛋白翻译后修饰等生物问题。为找出不同蛋白在组蛋白中的角色和相互关系,率先发展了一类带有荧光标记基团的非天然氨基酸,用以捕捉细胞中特定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基于该策略,他们课题组成功鉴定出了许多新型的蛋白相互作用,而这些对细胞过程调控例如基因表达、信息传递和新陈代谢等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李祥副教授独立开展工作以来,已经在Nature Chemical Biology, eLife, Cell Chemical Biology, JACS, ACIE等杂志发表近20篇学术论文。


讲座摘要:

  

本次报告旨在介绍其课题组运用化学手段在解码组蛋白修饰方面的进展。



昆曲小生的表演艺术

主讲人:蔡正仁

主持人:李舜华 教授

时间:2018年05月14日(周一)18:00

地点闵行校区图书馆报告厅

主办:党委宣传部、中国语言文学系


主讲人简介

  

蔡正仁,上海昆剧团国家一级演员。1961年毕业于上海市戏曲学校,工小生。师承俞振飞和沈传芷等昆曲名家,同时得到姜妙香、周传瑛等指点。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上海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文联委员、上海市艺术教育委员会顾问、上海市政协艺术团副团长、上海市昆剧联谊会会长、上海昆剧团团长。历任第八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委员、文化部振兴昆剧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昆剧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戏曲表演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上海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文学艺术家联合会委员、上海市艺术教育委员会顾问、上海昆剧联谊会会长等职。曾获上海文化艺术节优秀成果奖、第4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第5届上海戏剧白玉兰奖等。


讲座摘要:

昆曲艺术源远流长,在发展演进中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而独特的表演体系,有着“百戏之母”的美誉。其表演特点抽象、写意、抒情、诗意,呈现了一种以简驭繁的中国传统美学。本次讲座通过解说与示范,让大家了解昆曲表演中小生是主要行当,细分小生门类,不同类型的小生表演和演唱上所具有的不同特点。



后世俗地阅读华兹尔斯

主讲人:Lori Branch

时间:2018年05月14日(周一)10:00

地点人文楼楼4330

主办:华东师范大学社科处、中国语言文学系


主讲人简介

  

爱荷华大学英文系副教授,研究领域为18世纪英国文学、浪漫主义,尤其关注宗教与世俗主义、文学理论与神学关系问题。曾出版专著《自发性的仪式:从自由祈祷者到华兹华斯的情感与世俗主义》(获2007年度基督教与文学著作奖),目前正在写作《后世俗主义的理由:一份反宣言》。


讲座摘要:

近年,西方出现批判现代世俗主义的后世俗主义研究,当代对于后世俗文学的阅读使文学史的编写以及重阅获得了新的契机和角度,这是对现代性的后现代反应的一部分。在这次讲座中,Branch 教授将以后世俗的方式阅读华兹华斯,探讨其如何以“爱的精神”审视世界,更深地理解浪漫主义的宗教观,以期通过对他文本的深入阐释使我们获得更为开阔的历史视野。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Biomass Resources and Organic Waste

主讲人:Kiyohiko Nakasaki Professor

主持人:田阳 教授

时间:2018年05月15日(周二)10:00

地点闵行校区实验D楼207报告厅

主办: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主讲人简介

  

Kiyohiko Nakasaki,现任东京工业大学跨学科科学与工程系教授,教育经历:1976-1980:静冈大学学士。 1980-1982:东京工业大学硕士。 1982-1985:东京工业大学博士。工作经历:1985-1988年:静冈大学助理研究员,。1988-1999:静冈大学副教授。 2000-2009:静冈大学教授。 2009年至今:东京工业大学教授,从事生物化学研究。近期论文:Biores. Technol. (2015), 180, 40-46. Biomass Bioenergy (2015), 78, 17-24. Enzyme and Microbial Technology (2016), 85, 82-89. Biomass Bioenergy (2016), 86, 129-135.曾任日本科学委员会第19届委员,日本经济产业省和日本环境省委员会委员。


讲座摘要:

为了有效利用生物质资源和有机废弃物,我们开发了三种技术:生物精炼以生产日用化学品(例如生物乙醇和乳酸,用作生物降解塑料生产中的原料)、生产发酵沼气以产生用于能量回收的气体燃料、堆肥以获得生物肥料。在这项研究中,我们试图从造纸污泥中生产L-乳酸,以增加可通过生物精炼生产的化学品种类。结果表明,我们的方法可降低生物降解塑料的生产成本。在发酵沼气生产期间,确定了微生物聚生体与反应器性能变化之间的关系。同时发现了可预测甲烷生产恶化的指示微生物。此外,我们成功地生产出抑制植物病害的功能性堆肥。生物质资源是通过光合作用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中产生的,有机废物是通过处理这些资源而产生的。因此,建立适当的有机废物和生物质资源利用系统将有助于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Elucidating Chemical Logic of Non-Heme-lron Enzyme Catalysis in Making  Important Natural products

主讲人:Wei-chen Chang 教授

主持人:高栓虎

时间:2018年05月16日(周三)10:00

地点中北校区化学馆A205报告厅

主办: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主讲人简介

  

Professor Wei-chen Chang, 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Wei-chen Chang obtained his BSc (2003) from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under the supervision of Professor Tien-Yau Luh. After obtained his PhD (2011) from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under the supervision of Professor Hung-wen Liu, he has been working as a post-doctoral fellow at 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under the supervision of Professor J. Martin Bollinger, Jr. and Professor Carsten Krebs(2011–2014). He worked as an Research Associate(2014–2015) at 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Then he moved to 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as a Assistant  Professor in 2015.



日本的中国农村调查和农村共同体研究

主讲人:内山雅生宇

时间:2018年05月16日(周三)13:30

地点闵行校区法商北楼1楼报告厅

主办:华东师范大学社科处、社会发展学院


主讲人简介

  

内山教授,日本大学宇都宫大学国际学部特聘教授,国际五大汉学研究中心之一日本东洋文库特别研究员。日本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约评议员。内山教授一直致力于中国农村的研究,主要是“满铁调查”的再调查。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到现在,他都持续坚持到中国农村进行调查。他的核心学术思想是讨论了亚洲,特别是东亚社会的代表—中国社会的“共同性与共同体”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在农村社会的现代化过程中,原有的“共同关系”并没有被简单否定,而是与自治的公共关系的萌芽一起形成与过去不同的“以共同关系为基础的新的关系”。其代表作《现代中国农村和“共同体”》(2003)和《日本的中国调查和传统社会》(2009)在国际汉学界具有广泛的影响。


讲座摘要:

本讲座将介绍日本汉学家对中国农村的历史调查及当代调查的过程和经验及东亚社会古老的“共同体遗产”在当今全球化和城市化的大背景下对农村社会的影响。通过1940-1944 侵略军时代日本学者对中国的调查——满铁调查部、东亚研究所、兴亚书院、青岛驻军的中国调查(特别是华北农村),解读中国农村基层社会的结构变化及生活方式惯习的变迁。并在此基础上了解“三农问题”的历史渊源与核心问题。本讲座还将对日本学术界争论三十年的“平野-戒能共同体争论”在当今农村快速变化过程中的意义进行探讨。



殊途(不)同归?从宗教研究的新近发展看宗教多样与宗教对话

主讲人:赖品超

时间:2018年05月16日(周三)13:30

地点闵行校区人文楼3102会议室

主办: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


讲座人简介

  

赖品超教授于1991年于英国伦敦英王学院(King’s College London)获哲学博士(1991),曾任英国Middlesex University哲学与宗教系讲师,1996年起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历任系主任(2002-2008),天主教研究中心主任(2005-2008),人间佛教研究中心主任(2005-2008),文学院副院长(2004-)等。研究兴趣在跨宗教对话、汉语基督教神学、基督教与中国文化、宗教哲学、环境伦理及宗教与科学等。他是多家学术期刊及丛书的编辑委员,并曾在学术期刊或论文集上发表约二百篇论文。近著有《大乘基督教神学:汉语神学的思想实验》(2011);《多元、分歧与认同:神学与文化的探索》(2011);《广场上的汉语神学:从神学到基督宗教研究》(2014)。


讲座摘要:

宗教之间是殊途同归抑或分道扬镳是一个十分具争议性的话题,而当中“拯救/救渡”是关键性的概念。表面上看,不同宗教对拯救的本质、途径及目的,似有截然不同的论述。若说不同宗教是殊途同归,似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不同宗教间的差异;然而,若说是分道扬镳,则又似抹煞宗教间对话的可能性及可欲性。本次讲座将依据宗教研究的新近发展,包括在方法论上对拯救的概念的讨论、及从神经科学对宗教经验的实证研究,提出一种多维度的拯救观;并从宗教对话的视角,评估这种多维度的拯救观,对于处理宗教多样及宗教对话、尤其在中国处境的宗教对话的意义。



人道主义者、军人与雕塑家:饶家驹、毕果蒋君、张充仁上海与难民危机

主讲人:Jean-Luc Pinol

时间:2018年05月16日(周三)15:00

地点闵行校区一教219

主办:华东师范大学社科处,历史学系


主讲人简介

  

Jean-Luc Pinol,法国里昂高师教授,欧洲城市史专家。著有《政治和社会空间:人民阵线时期的里昂》(1980),《大城市的社会流动:19世纪末到20世纪上半叶的里昂》(1991),《19世纪的城市》,(1991)等,并主持编撰了《欧洲城市史:从古代到当代》6卷本等著述


讲座摘要:

  

讲座将聚焦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在上海的难民危机中,法国的人道主义者饶家驹神父、法国远东海军总司令毕果将军与中国雕塑家张充仁在危机局势中的介入。饶家驹神父创建了南市难民区,巧妙以军事力量为后盾与日本军队进行谈判,为大量的难民提供庇护。雕塑家张充仁也积极投入到对难民的营救中,与饶家驹神父保持密切的联系,并以自己的艺术作品去影响公众舆论。值得注意的是,在殖民的语境中,耶稣会士与世俗的共和国携起手来进行合作。作者在讲座中将用到法国国防部档案馆的大量一手档案资料,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



演化超多目标优化研究状况

主讲人:Gary G. YenRegents Professor

时间:2018年05月17日(周四)10:00

地点中北校区理科大楼A510


主讲人简介

  

Gary G. YenRegents Professor, IEEE Fellow, IET Fellow, Oklahoma State University.


讲座摘要:

演化计算是一类受自然演化与自适应规则启发的计算模型。近年来,采用这种群体启发方法来求解多目标优化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对于复杂的多目标优化问题,甚至是目标或约束函数包含不确定因素或发生动态变化,演化算法均能有效求解得到这些问题的Pareto最优解。然而当面临超多目标优化问题时,由于Pareto最优定义导致演化算法选择压力过小,这使得几乎所有的演化多目标优化算法搜索性能下降,给算法设计带来了巨大挑战。报告介绍并分析目前针对超多目标优化问题的演化算法设计,着重介绍在实际应用中人们所关注的三个问题及解决方案,即求解过程的可视化、算法性能评估及多目标决策。



美国对1945年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谈判的介入

主讲人:吉田丰子(YoshidaToyoko)

时间:2018年05月17日(周四)14:00

地点闵行校区人文楼3102会议室

主办: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


主讲人简介

  

吉田丰子(YoshidaToyoko),日本东京大学博士,现为日本京都产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国际关系学科副教授,日本京都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共同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近现代中国外交史、中苏关系史、亚洲冷战史。


讲座摘要:

1945年,中苏双方准备就友好同盟条约进行交涉之际,国际形势面临着可能的巨变。由于美国已准备在7月上旬进行核试验,其结果将影响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着眼美国核试验与中苏交涉在时间上形成的重合,美国与中苏交涉之间的关系自然有必要重估。本报告在重新解析美国外交文献的基础上探讨这一问题。



Data-DrivenControl Theory: A Robust Adaptive Dynamic Programming Approach

主讲人:Zhongping Jiang 教授

时间:2018年05月18日(周五)15:00

地点中北校区地理馆264室

主办:数学系科技处


主讲人简介

  

Zhong-Ping JIANG received the B.Sc. degree inmathematics from the University of Wuhan, Wuhan, China, in 1988, the M.Sc.degree in statistics from the University of Paris XI, France, in 1989, and thePh.D. degree in automatic control and mathematics from the Ecole des Mines deParis (now, called ParisTech-Mines), France, in 1993, under the direction of Prof. Laurent Praly.


  

Currently, he is a Professor of Electrical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 at the Tandon School of Engineering, New York University.


Dr. Jiang is a Deputy co-Editor-in-Chief of the Journal of Control and Decision, a Senior Editor for the IEEE Control Systems Letters, an Editor for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bust and Nonlinear Control and has served as an Associate Editor for several journalsincluding Mathematics of Control, Signalsand Systems (MCSS),Systems & Control Letters, 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 European Journal of Control, and Science China: Information Sciences. Dr. Jiang is a recipient of theprestigious Queen Elizabeth II Fellowship Award from the Australian ResearchCouncil (1998), the CAREER Award from the U.S.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2001), JSPS Invitation Fellowship from the Japan Society for the Promotion ofScience (2005),theDistinguished Overseas Chinese Scholar Award from the NSF of China (2007), andthe Chair Professorship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China (2009). Hisrecent awards include the Steve and Rosalind Hsia Best Biomedical Paper Awardat the 2016 World Congress on Intelligent Control and Automation in Guilin,China, and the Best Paper Award at the 2017 Asian Control Conference, GoldCoast, Australia.


Prof. Jiang is a Fellow of the IEEE and a Fellow ofthe IFAC.



中国当代美学与五四新文化传统

主讲人:张玉能

时间:2018年05月18(周五)14:30

地点中文系特藏室4330

主办:华东师范大学社科处、中国语言文学系


主讲人简介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美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文艺理论研究会常务理事,湖北省美学学会副会长。主要著作有《美学要义》、《审美王国探秘——席勒美学思想论稿》、《西方文论思潮》、《西方美学思潮》等,主要译著有《德国古典美学》、《秀美与尊严——席勒艺术美学文集》等。


讲座摘要:

讲座主要介绍了五四新文化传统美学思想和文论的基本内涵,进行中国美学的百年反思,以康德美学为切入点,对五四新文化传统美学思想做出创新性的概述。同时对当代美学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认为中国当代美学应该进一步批判继承发扬五四新文化传统,继承发扬五四新文化传统的科学精神和“人道主义”思想。